近日,我國燃料電池電堆龍頭企業上海氫晨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稱“氫晨科技”)宣布通過換股方式全資收購專業催化劑和膜電極供應商蘇州擎動動力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稱“擎動科技”),國產大功率電堆植入“中國芯”,助力我國自主技術產權的氫能產業發展和產品的國產化進展。
發展氫能與燃料電池汽車已成為全球共識,是我國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的重大戰略舉措。2022年3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明確氫能定位與燃料電池汽車推廣計劃。電堆是燃料電池的“發動機”,決定整車動力特性;膜電極是電堆的“芯片”,是氫能轉化成電能的反應場所。
近年來,隨著產業鏈的成熟及國內自主燃料電池電堆技術、關鍵零部件技術逐漸取得突破,我國開始進入燃料電池電堆全面國產化加速,產業放量增長的新階段。同時,氫能產業中的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業務,隨著能源戰略中對氫能的重視程度提升,也將迎來重大發展機遇,PEM制氫電解槽等產品的和需求快速爆發。
成立于2016年的燃料電池催化劑和膜電極企業--擎動科技是這一領域的先行者。其膜電極產品是國內唯一搭載自主研發和生產催化劑制造的,并于2019年創投產國內首條卷對卷CCM涂布生產線,在關鍵材料國產化的道路上,擎動科技一直是行業的先鋒代表。其最新的一代創新催化加載體開發的膜電極性能可超過到2W/cm2,使用壽命20000小時以上。
該膜電極2018年正式商業化,截止2022年5月已累積出售100萬片。
來源:擎動科技
氫晨科技一直以來都在國內尋找共同合作進行自主技術開發的國產化膜電極廠商,希望從零部件設計研發開始,貫穿電堆研發生產全流程,落地技術指標水平國際領先的產品。擎動科技長期聚焦研發催化劑和膜電極、并掌握核心技術和全套工藝的優勢促使兩家公司建立起穩定的合作。
基于前期合作中體現出的顯著協同作用,雙方達成共識,氫晨科技將通過換股形式收購擎動科技100%股權。擎動將成為氫晨的全資子公司,并繼續相對獨立地運營。
氫晨科技核心團隊和核心技術在上海交通大學科研團隊的基礎上,經過15年的持續研發,實現了“0到1”的基礎理論突破、“1到10”的原型樣機開發和“10-100”的產業化落地。自2019年起,基于H2代技術累計開發了80kW、100kW、120kW、150kW四款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車用燃料電池電堆,累計交付超1000套,廣泛應用于商用車、公交車、快速公交(BRT)、重卡、無人機、叉車等場景。
在臨港管委會、臨港集團和申能集團等大力支持下,氫晨科技在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建成了集研發、生產、測試于一體的燃料電池電堆產業化基地,打造了產能達10000臺套/年的全自動化電堆生產制造產線。憑借“重型商用車規級大功率金屬極板燃料電池電堆技術“,與一汽、特斯拉、華為、寧德時代、比亞迪等一起榮獲十大“全球新能源汽車創新技術獎”——可視為對新能源領域創新成就的最高褒獎之一。
氫晨科技在2021年累計銷售電堆功率超70MW,按第三方統計為2021年國產電堆出貨Top10企業。氫晨科技總經理易培云介紹,公司累計投入超1億元的研發經費,開發了新一代H3技術和230kW電堆。經上海機動車檢測中心檢測,在功率密度上達到了6.2kW/L的國際領先水平,超過國際頭部公司豐田Mirai2的128 kW和5.4KW/L的水平,該產品預計將在2022年下半年實現對外批量交付。
氫晨的研發團隊一方面通過研究極板與膜電極組件之間微觀接觸行為,開發了電-力耦合模型與密封基礎模型,通過多目標優化實現金屬極板與膜電極的有效匹配;另一方面,通過建立電堆層疊式裝配模型,分析部件制造誤差、裝配誤差,定位誤差對接觸
值得一提的是,氫晨科技也以獨立第三方的形式為外部客戶提供包括電堆Unit cell在內的關鍵零部件和技術服務,幫助多類型的客戶群體實現氫能業務的落地和發展。
膜電極是燃料電池電堆的“芯片”,是氫能轉化為電能的反應場所,占電堆成本的60%以上,其三大核心材料催化劑、氣體擴散層、質子交換膜長期被國外壟斷。擎動科技由國家高層次海外人才朱威博士領銜創立,是國內極少數自主研發、設計、生產催化劑,并將其批量搭載至膜電極上的燃料電池核心關鍵材料制造商。
擎動科技自創立伊始就瞄準燃料電池核心“卡脖子”技術,自主研發和生產高性能、長壽命的催化劑和膜電極,于2017年自主開發出第一款產品并持續迭代,產品各項技術指標(膜電極性能超過到2W/cm2,使用壽命20000小時以上)已達到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水平,改變了原有國產高性能膜電極生產空白、國內車用膜電極以進口為主的困境。
公司擁有專利41項目,其中發明專利共計20項(包括一項PCT專利),并獲得ISO9001和IATF16949等行業資質,獲得高新技術企業、蘇州市獨角獸培育企業等榮譽,以及國家級、省級、市級人才獎勵。
擎動科技擁有100余家國內客戶及4家海外客戶,國內已有20余款使用擎動催化劑和膜電極的燃料電池車輛入圍工信部公告目錄,并有400余輛投入運營,裝機量在國產核心材料廠商中領先。
2019年2月,擎動科技投產國內首條自主開發的卷對卷直接涂布法的膜電極生產線,實現了從催化劑材料、膜電極設計、CCM涂布和膜電極封裝的全生產工藝流程的完全國產化。
批量化制備的催化劑具備高性能、長壽命等特點,產品活性大于0.6A/mg、加速耐久大于100,000圈、載體耐久大于10,000圈、使用壽命大于30,000小時。擎動科技總經理朱威介紹,隨著這一系列高性能產品的成功研制與大批出貨,
目前,擎動科技已布局蘇州、常熟、上海和河南四大研發與生產中心,擁有萬平研發中心和生產基地,配備萬級無塵恒溫恒濕車間3座,建成年產能1,000kg的催化劑產線一條和膜電極年產能200萬片的全自動膜電極直接涂布生產線和膜電極封裝生產線2條,單片膜電極封裝僅需6秒,處于全國自動化生產線領先水平。
申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黃迪南表示,針對綠氫制備、氫能儲運、燃料電池等行業痛點、難點,企業可加大相關技術培育,推動創新技術的產業化應用,打通科技成果轉化的“最后一公里”。
申能集團圍繞氫能與燃料電池產業的上中下游開展了多點布局,收購了高壓氣體儲運裝備研發制造企業浙江藍能,入股了燃料電池電堆研發制造企業氫晨科技,目前兩家公司均已發展成為產業鏈相關環節的頭部企業。
“十四五”期間,申能集團將按照氫能產品制造的“三縱戰略”,圍繞電解槽、儲運設備、燃料電池三大產品布局,形成氫能上、中、下游高端制造產業集群,為氫能示范應用場景建設奠定基礎。還將聚焦應用場景的“三橫戰略”,推動三大縱向產品在上海以及全國其他具有氫能先發優勢的區域實現多場景示范應用,引領氫能多元化應用場景的拓展,努力構建具有申能特色的氫能全產業鏈,助力我國氫能盡快實現產業化發展、規模化應用。
上海正在培育“一環”“六帶”的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創新生態,擁有氫能制-儲-運-加、燃料電池及零部件全產業鏈。氫能產業格局的形成得益于上海市的超前謀劃、產業承載區的政策支持和國有企業的產業擔當。
據悉,臨港新片將氫能產業納入“4+2+2”產業體系,建設“國際氫能谷”,打造氫能發展引領區。近期,臨港集團專門設立了臨港氫能公司,打造集原創技術、場景應用、產業孵化和運營服務于一體的氫能產業發展平臺,旨在集聚和培育一批代表科創未來發展趨勢的企業,形成在氫能產業鏈的核心競爭力。
氫晨科技、擎動科技正是臨港管委會、臨港集團、申能集團等戰略布局和投資的高科技企業。通過申能能創、臨港科創投、上海自貿區基金的前期投資,上海國資均成為兩家高科技企業的第一大股東。
此次并購是國資牽頭的戰略整合,是產業鏈上下游環節的頭部公司強強聯手。兩家公司將共同建立起從催化劑、膜電極到電堆的一體化協同開發體系。氫晨科技可在電堆的前瞻性研發中,進一步深入對材料、零部件層級的設計、開發和工藝需求,并結合自身在核心材料、仿真技術、電堆研發等方面的技術能力,聯合擎動對高性能、長壽命催化劑和膜電極產品的關鍵材料開發和生產能力,實現核心材料和部件的自主配套和迭代開發能力,從而提高新型電堆產品的整體開發效率和技術指標水平,建立兩家公司在產業鏈上的護城河。
此外,兩家公司將實現供應鏈的協同和增效,實現產品產銷的成本控制,將電堆工藝和設計